2021年10月14日
缺芯問題疊加汽車電動化趨勢下成倍增長芯片需求,讓汽車制造商們自去年下半年起多度被迫減產或停產。不過,有分析稱汽車芯片供應鏈已經過了最糟的時刻...
鑒于生產新能源汽車所需的芯片成倍增加,因此市場研究機構IDTechEx預測,車輛電動化趨勢會在2021年帶來74美元的額外半導體需求。然而汽車業(yè)者得與其他受到疫情驅動的應用領域如云端運算與智能型手機競爭,大多數車廠已經被迫減產。

據了解,芯片是汽車制造業(yè)重要元件,新能源汽車的芯片使用數量又比燃油車多出一倍多。在芯片供應持續(xù)吃緊的狀況下,也難以阻擋消費者的購車熱情,今年全球電動車(EV)銷售量可望達到預期的500萬輛。
然而,市場對半導體強勁的需求未曾有衰減的跡象以及晶圓代工業(yè)者無法提高產量,又進一步延遲了關鍵EV零組件的交貨;IDTechEx舉例指出,目前微控制器(MCU)的交貨期已經延長到44周。(延伸閱讀:車用MCU缺貨,今年銷量預計不減反升23%)
幸運的是,電力電子組件的供應狀況看來沒那么可怕,而該類組件占據EV動力傳動系統(tǒng)約三分之一的比例。
各種車輛的半導體內容比例。(圖片來源:Infineon Technologies, IDTechEx)
面臨芯片缺貨的窘境,汽車制造商們的減產決定都優(yōu)先確保利潤更高的暢銷車型的生產。
盡管如此,由于品牌市場定位面向受眾各有不同,財報表現(xiàn)喜憂參半。
福特(Ford)不久前宣布將在EV與電池生產上投入114億美元資金;而該公司于4月時曾表示,因為芯片供應鏈中斷,今年汽車銷售量會減少110萬輛。
日本車廠豐田(Toyota)在疫情爆發(fā)初期強化了供應鏈渡過難關,之后盡管試圖由混合動力車輛轉向全電動汽車,還是被迫減少了汽車產量。
在此同時,EV領導業(yè)者特斯拉(Tesla)則聲稱,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芯片缺貨的問題;根據IDTechEx轉述,Tesla是通過采用新微控制器設計以及找到了替代的MCU供應商。
也有越來越多的新興EV車廠鎖定利基市場,從中國的小型“城市車”,到豪華房車與休旅車(SUV)。小型城市車的數量規(guī)模有加大趨勢,也可能因此加劇目前芯片短缺的問題;豪華車型的數量雖然較少,但會是彰顯車主身分地位的高利潤市場。
在這些新興EV車廠中,美國業(yè)者Lucid Group不久前宣布其位于亞歷桑納州的“先進量產工廠”啟用,將生產Lucid Air房車;該公司號稱已經取得超過1萬3,000張訂單,預計在10月就開始出貨。Lucid Air車型配備的112-kwh電池組,號稱單次充電行駛距離可達520英哩(約839公里)。
這些車廠因應供應鏈變化挑戰(zhàn)的案例,讓市場研究機構預測EV市場將會持續(xù)成長。IDTechEx指出,F(xiàn)ord認為2021年第二季芯片供應鏈中斷的狀況已經“觸底”。
不過市場分析師也指出,2022年是否情況會逐步改善,主要得看居家辦公應用領域的芯片需求是否減少,而非晶圓代工業(yè)者是否增加產能。

24類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信息匯總